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

发布时间:2025-05-2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学位层次:硕士 学科代码:1201 授管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及学科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省级优秀重点学科。追踪学科国际前沿,面向国家战略,服务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围绕现代服务业,赋能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凝练三个二级学科方向:运营与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与智能决策(自设二级学科)、服务科学与管理。

本学位点硕士生导师27人。学科方向带头人3人,中青年学术骨干9人。学术骨干均具有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的经历,满足近5年在本学科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的条件。

拥有供应链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电子商务与信息处理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优质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价值共创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平台2个。学科的培养方向有三个:

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对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追踪供应链复杂性、韧性、网络优化等理论前沿,形成农产品供应链、服务供应链、数字供应链等优势特色领域解决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等资源流集成与协调优化问题。

)质量管理与智能决策

面向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追踪信任理论、消费行为、共享经济、价值共创等理论前沿,形成质量安全监管、质量溯源、人工智能决策等优势特色领域推进技术升级、流程优化、新产品开发和模式创新。

服务科学与管理

落实全省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基于深度学习、感知计算、VR等数字技术和理论方法,搭建农业、物流、文旅、新零售等大数据平台解决多源数据采集与融合、消费行为分析及预测、服务组合及精准推荐等问题,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战略决策。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家国情怀、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宽广学术视野具有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包括

(一)基本知识

本学科硕士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优化与决策理论、信息技术、管理心理与行为等;应掌握的工具性知识包括系统分析与建模、优化与仿真、数据分析方法等。能够运用上述基本知识独立地进行科研工作,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经济活动中涌现的实际管理问题,并进一步加深对该学科方向的理解。

(二)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具有洞察力和兴趣,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善于结合理论学术前沿利用新技术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学科交叉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从事研究必备的学术热情和创新精神。

治学严谨,学风良好,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较好地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和技术,研究管理理论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技能。

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如了解使用研究数据需遵从的安全性、隐私性等相关法规条例,了解数据实验、用户实验的研究伦理和规范等,

2.学术道德

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尊重事实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杜绝篁改、假造、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反对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的浮躁作风和行为。具有学术共享精神,如对研究数据及代码能够在法律、管理条例等规范前提下予以开源共享,促进学科健康发展。

(三)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研究所需知识,了解特定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知识、洞察该研究方向热点和难点问题,掌握信息与知识检索、逻辑整理和内容分类的技能,能够准确、客观地对特定研究领域进行文献综述。

2.科学研究能力

能够从前人研究成果或管理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提出研究思路、设计技术路线,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理性思辨,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利用基础理论、方法与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推理与实验,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和逻辑严谨的归纳总结,论证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3.实践能力

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具备需求调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步骤,能独立提出研究问题、合理可行的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

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善于表达学术思想、阐述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能够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完整分享和交流学术成果,具备与国内外学术同行交流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的能力

5.其他能力

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资料搜索和文献阅读,具备较强的外语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

三、培养方式

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形式为全日制。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既要参与研究生各培养环节,更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四、学制与学分要求

基础学制为3年,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3学期,其余时间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综合实践环节、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等培养过程,最长培养年限为5年。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5学分,综合环节5学分。

五、必修综合环节

包括学术活动、文献综述、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文献综述应在论文开题之前完成,学术活动、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应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完成。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管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