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硕士)

发布时间:2025-05-2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学位层次:硕士     领域代码:125604 工程管理硕士学位

一、领域简介及研究方向

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所属的学科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该学科是省级优秀重点学科。拥有国务院特贴专家、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中青年专家、省六个一批人才,在国内学术领域具有较高社会声誉。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发表SSCI检索、A类期刊等高水平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教育教学成果奖20余项;出版教材150余部,其中“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

本硕士点拥有供应链创新发展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优质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价值共创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以及黑龙江龙省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省级研究生产教融合工作站、京东集团、中央红集团等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面向国家战略,服务黑龙江省地方经济,综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培养方向包括以下三个:

(一)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协调优化

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重点开展智慧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物流大数据分析、智慧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研究,以及在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等领域的应用。

(二)电商物流与供应链创新管理

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重点开展电商物流系统设计、直播电商供应链设计、基于消费行为的供应链协调等领域研究,以及在流通物流、社会物流等领域的应用。

(三)冷链物流与农产品质量管控

运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重点开展冷链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冷链物流技术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管理等领域研究,以及在企业物流、社会物流等领域的应用。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物流管理与供应链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的系统规划、协调优化、系统仿真、运营管理、质量管控等工作,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决策能力,具有卓越领导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层次物流与供应链工程管理人才。

(一)基本知识要求

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等政治理论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伦理要求,能够运用外语进行阅读和基本交流;掌握智慧物流系统规划、供应链优化理论与方法、物流大数据分析与电商物流系统设计、冷链物流运作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仿真建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设计与仿真、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系统优化;了解相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领域技术前沿,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在物流工程与供应链领域应用前沿。

(二)基本能力要求

1.应具备的通用能力

①领导能力:跨部门团队的有效沟通和协调能力;

②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具备规范的职业伦理和学术道德意识,工程对经济、环境及社会影响的领悟能力和决断能力;

③学习能力:对终身教育的认知能力及学习能力、对新知识的敏锐洞察能力。

2.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①识别、归纳并运用物流系统工程、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工具解决智慧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运用数学、科学及工程知识、人工智能算法等进行系统设计与优化、数据分析与决策的能力;

③在智慧物流领域、直播电商供应链设计、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等方面具备技术集成与应用创新能力,解决复杂物流与供应链工程问题。

3.应具备的素质

①工程素质:具有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思维及全球化的视野;具备明确的物流工程行业背景和技术背景;具备智慧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与智慧供应链管理实践素质和创新素质;初步具备系统运用资源,实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

②职业素质: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规范,尊重知识产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勤奋敬业,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具有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具备严谨求是、进取创新的科学态度;遵纪守法,勇于担负社会责任。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校内和校外导师既要参与研究生各培养环节,更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四、学制与学分要求

学制为3年,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学年,其余时间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综合实践环节、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等培养过程,最长培养年限为5年。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3学分,综合环节5学分。

五、必修综合环节

 

包括学术活动、文献综述、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文献综述应在论文开题之前完成,学术活动、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应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完成。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管院

友情链接